家長陪同子女使用互聯網, 老師面對互聯網, 青少年上網樂趣 青年網站 u21 香港青年協會網站
 
正視「網上欺凌」,不要火上加油

「呢個人咁衰,我forward條片畀其他人睇係啱ga!」「抵佢死啦,邊個叫佢做錯野先,我喺網上鬧佢,都係佢自己攞黎ga !」替天行道、替別人和自己出氣是網上欺凌的常見原因。姑勿論原因為何,網上欺凌已在社區蔓延。只要上youtube搜尋,不難發現網上欺凌的短片;網上欺凌,差不多每天都在發生。

香港青年協會近日剛完成「香港中學生網上欺凌研究」,訪問了近3,000名中學生,當中逾三成學生過去一年曾受到網上欺凌,逾兩成更曾是欺凌者。值得關注的是,有受訪者表示曾想過「結束生命」。看著這研究結果,我們不得不承認網上欺凌已日趨普及,且日益嚴重。

攻擊者往往理直氣壯,不認為自己正在欺凌別人,只覺得大快人心;而旁觀者(俗稱「花生友」)則覺得事不關己。那被欺凌者呢? 他們單憑一己之力難以解決問題,情緒易受困擾,感到無奈,自我形象更會低落。但研究發現,攻擊者、被欺凌者和旁觀者的身份往往互相重疊,換句話說,被欺凌者於另一事件中,可變成攻擊者!我們能了解箇中原因嗎 ?

很多家長不正視網上欺凌,以為只是「小事」,但這可不是兩人的事。事發時, A發給B,C發給D,B和D再轉發給更多人,「花生友」再推波助瀾。一聲「起底」,個人私隱暴露網上;一聲「推」,兩三天內,群組過萬人加入,一條短片少則數以萬計人次觀看,群起攻之。事端再被搬至報章,火上再加油,更多人變成花生友!這「小事」,很快便造成巨大傷害。

要防範「網上欺凌」,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及同理心是首要工作,即使在開放自由的社會,我們也要為自己的言論和行為負責。在任何行動之前,應以同理心出發,試想想自己能否承受同樣的結果 ? 此外,我們必須要學好小心保管個人資料,別輕易在社交媒體亂放。